22
2023
-
08
數控機床:堵點與前景(三)
所屬分類:
來源: 網絡
【概要描述】當前我國工業領域“卡脖子”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需要依賴國外集成電路、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我國90%的芯片、80%的數控機床和80%以上的核心工業軟件依賴進口。
三、 我國高端數控機床政策掃描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杰表示,數控機床是工業的“工作母機”,發展數控機床既是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確保國家安全的緊迫要求。
1、2009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數控機床專項,也就是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專項正式啟動。專項實施以來,累計申請發明專利3956項,研發新產品、新技術2951項,新增產值約706億元。通過專項的實施,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解決了國防工程中的“卡脖子”問題,滿足了國民經濟領域對重大、關鍵數控裝備的急需,部分產品達到優良水平并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統計顯示,8年來,專項實施之初確定的57種主機產品,已有38種達到優良水平。機床主機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從400小時至500小時提升至1200小時左右,部分產品達到優良的2000小時。在數控系統領域還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關鍵功能部件實現批量配套。國內市場占有率由不足1%提升到5%左右。專項提出的“五軸聯動機床用S形試件”標準通過標委會審定,實現了我國在數控機床標準領域“零”的突破。
2、國家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也提出到2025年中國的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要從當前的33%提升到64%。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項技術總師盧秉恒說,“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形成‘中國智造’的核心競爭力,離不開數控系統,包括伺服驅動、伺服電機等關鍵技術的創新。”其中,8萬噸大型模鍛壓力機和萬噸級鋁板張力拉伸機等重型鍛壓及數控沖壓設備的成功研制,填補了國內航空領域大型關重件整體成形技術空白;大型貯箱成套焊接裝備成功應用于長征五號等新一代火箭研制,在航天領域建立了首條采用國產加工中心和數控車削中心的生產示范線,已應用于新一代運載火箭、對接機構、探月工程差動機構等100余種、1萬余件關鍵復雜零部件的加工,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相關內容